回到主页

DCL“前沿研读沙龙”2023年秋季学期第4期暨DCL线下见面会成功举办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数据与计算实验室秋季学期第4期“前沿研读沙龙”暨DCL线下见面会活动于2023年12月9日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明斋315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系新一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数据与计算实验室(后简称“DCL”)成员的首次线下交流活动,来自清华大学、牛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同学通过线上和线下参加,DCL实验室主任漆海霞老师致开幕辞。

漆老师回顾了DCL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指出DCL实验室创办和运行的宗旨是为国内国际关系学术界培养青年人才,勉励与会同学提高定量实操能力,树立远大学术理想。国际关系学系系委会张泽明同学介绍了国际关系学系的师资力量、培养方向和项目设置,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明斋开展学术研讨与科研交流。DCL实验室优秀成员胡竞天介绍了自己加入实验室以来学习定量技术和方法的过程与经验,指出DCL前沿研读沙龙是计量方法类课程之外的重要学习机会,同学们可以在DCL的论文讲座以及朋辈交流中获得更多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的机会

本期读书会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郑诗琪主讲,内容为复刻期刊文章“How Terrorism Spreads: Emul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Ethnic and Ethnoreligious Terrorism”中的统计分析过程。

主要内容:

郑诗琪同学首先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某些特定群体选择了恐怖主义策略?一个群体选择恐怖主义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地方类似群体的策略选择影响?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既有研究对该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恐怖主义动机研究主要关注个人和国家(政府)层面,但与之相关联的有多种形式的暴力,无法解释群体的恐怖主义选择;对恐怖主义扩散的研究主要关注国家间的传播渠道,忽略了国内不同群体的异质性。

作者假定族群是在行动方案不确定、理性和可动用资源都受限的情况下运作的,因此效仿他人经验是面临困境时的有效决策方式。在效仿的机制下,族群必须满足一定的意愿和实力要求才能发动恐怖主义活动。意愿方面,效仿取决于对参照群体的认同,而拥有共同的政治(排斥)地位是形成相互认同的关键;实力方面,与参照群体地理位置邻近使得更容易与该群体建立直接联系,也更容易通过恐怖网络获得发动恐怖主义必需的资源(如武器、培训和经验等)。

broken image

基于上述理论推导,作者提出了以下假设:当一个族群与其他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族群处于共同的政治排斥地位,且与后者地理位置邻近时,该族群就更有可能采用恐怖主义。

研究设计:

文章引入了一个恐怖主义活动和族群分布组合的数据集,GTD2EPR。通过该数据集,作者识别出发动了恐怖主义活动的族群和族群宗教群体,分别使用多层次空间logit模型和空间概率模型,来验证假说中的效仿机制。实证检验中的因变量是群体层面在国内采取恐怖主义策略的二元指标(0/1),自变量是政治不满和空间邻近两个机制构成的连接矩阵W^(Exclusion ×Proximity)

多层次空间logit模型考虑到了不同观察值的聚类性质,通过灵活的截距体现单位异质性;而空间概率模型则通过贝叶斯MCMC方法克服了高维积分导致的计算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参照群体邻近地区和国家受政治排斥族群的空间滞后系数以及空间自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很显著。此外,文章还控制了族群规模、国家民主水平、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是否内战等变量,并通过改变自变量的计算门槛、考虑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以及媒体密度等因素,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安慰剂检验,作者还排除了恐怖主义传播的媒体途径、一般溢出效应以及竞争效应等。

broken image

活动总结:

郑诗琪同学介绍了文章数据集与模型选择的原理,同时也总结了文章的创新点,展望了后续研究可以完善的方向,并详细展示和讲解了统计模型分别在统计软件Stata和R中的操作过程,复刻了作者的研究。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针对作者的理论推导、变量操作化过程以及统计模型的选择积极提问,得到主讲人和与会指导老师的热烈回应。

会后,漆海霞老师就DCL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与会同学展开交流。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加入DCL后的学习体验,为实验室的未来运行提供了宝贵建议。

broken image